1、減少冷庫圍護結構單位熱流量的指標在冷庫設計中,低溫冷庫的外墻的單位熱流量q一般采用11.63W左右
,如果能將q降至到6.9W則對于一座5000T~10000T級的低溫冷庫,據(jù)估計
,動力費可下降10%左右。當然,單位熱流量指標的降低
,就意味著圍護結構的隔熱層要加厚,一次性的投資費用提高了
,但與冷庫經(jīng)常運行費用的減少相比較
,那么,無論從經(jīng)濟角度還是從技術管理角度來考慮
,采用降低冷庫圍護結構單位熱流量指標還是合理合算的
。
2、根據(jù)不同的冷藏食品和不同的貯藏期,確定相應的貯藏溫度值針對各類食品
,特別是肉食類在低溫貯藏期間的生化變化及嗜低溫細菌滋長和繁殖被抑制的程度,可確定相應的貯藏溫度
,如不超過半年的低溫貯藏
,一般采用的貯藏溫度為-18—-15℃;超過半年時間的貯藏
,應采用≤-18℃的低溫
;對于含脂肪量大的食品,如含脂肪較多的魚類
,為防止低溫貯藏期脂肪的氧化
,應采用低于-18℃的貯藏溫度,為-24一-20℃的溫度
。
由此可見,采取了不同的貯藏溫度后,對于某些食品,特別是屬短時期貯藏,就相當于提高了制冷系統(tǒng)的蒸發(fā)溫度,從而也就提高了制冷壓縮機的制冷量。以達到節(jié)能。
3、縮小制冷劑蒸發(fā)溫度與冷庫內溫度的溫當冷庫庫房內溫度時,隨著蒸發(fā)溫度與庫房內溫度溫差的縮小,蒸發(fā)溫度就能相應的提高,此時,如果冷庫冷凝溫度保持不變,則就意味著制冷壓縮機制冷量的提高,也可以說在獲得相同的制冷量的情況下,可以減少電能的消耗。
根據(jù)估算,當蒸發(fā)溫度每降低1℃,則要多耗電3-4%。另外
,縮小溫差值對降低庫房內貯藏食品的干耗亦是極為有利的。因為小的溫差值能使庫房獲得較大的相對濕度
,能減緩庫房內空氣中熱負荷的交換程度
,從而達到減少貯藏食品的干耗,尤其對未進行包裝處理的貯藏食品
,更應采用小的溫度差
。
4、凍結間配用雙速或變速風機。食品在凍結過程中
,實際上釋放熱量是不均勻的放熱過程,而相應對冷卻設備的需冷量亦是不均勻的
。食品的凍結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即第一階段是冷卻階段,食品的溫度由>0℃降至0~C左右
;第二階段是冰晶形成階段
,食品溫度由0~C左右降至-5℃左右;第三階段是凍結降溫階段
,食品由-5℃降至-15℃左右
。
從上分析可知,食品凍結的三個階段中,第二個階段所需制冷量大
,此時凍結間的所有設備要全部投入工作,而在首尾兩個階段
,由于單位時間內熱負荷較少
,可適當降低冷風機的風速,減少風量,以達到節(jié)約電能的目的
。若凍結間采用的冷風機僅是一種轉速
,無法可調,那樣就會影響到凍結過程中循環(huán)風量和室內吹風速度的調節(jié)
。從而增加電能的消耗
。
5、綜合利用冷庫建筑空間,充分發(fā)揮多功能作用
。利用凍結間有旺、淡季之分
,而淡季又大于旺季時間
。在淡季可兼作冷藏間,以貯藏包裝成形的食品
。這樣既增加使用效率和經(jīng)濟效益;減輕了圍護結構等的各種損壞
,解決了對相鄰冷藏間的溫度影響
;加快了食品凍結速度,時間縮短
,使食品質量更佳
;還可配合冷風機的使用,貯藏特殊食品超低溫環(huán)境的要求